6月26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抗日戰爭研究》主編高士華應邀到yl6809永利官網三樓會議室做題為《史學編輯眼中的論文寫作問題》的講座。本場講座由yl6809永利官網教授翁有為主持。

高士華圍繞個人努力、論文寫作應注意的問題點以及投稿問題三方麵展開詳細講解。首先,高士華講到,寫作是經驗的產物,個人努力最重要,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高士華建議論文寫作從短文開始寫起,邊整理邊寫,且在此過程中,既要注意注明材料來源也要警惕非本意抄襲。尤其是在剛著手論文寫作時,要學會“臨摹”,即羅誌田所言“廣讀與自己興趣相關的論著之後,選一性之所近的名家,先看人家如何寫,然後學著寫:學得像了,再徐圖超越。”論文寫作往往是在“臨摹”的基礎上才能逐漸探索創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高士華指出,論文標題應由高度概括詞和貼切解釋組合形成,在概括性的基礎上可適當融合新穎性和創新性。高士華強調要注意論文的基本構造,在梳理學術史時尤其注意要清楚點明目前學術史仍存在哪些問題還未解決,分析學術史不要局限於本國學術史,要適當關注海外學術史問題。在論述過程中要邏輯嚴密,有論據有推理而後得結論,要謹防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即以偏概全地由個別性知識推出一般性結論。高士華特別指出,在選擇引文時,要注意取舍和剪裁,篩選出直接有關的文段,不要史料堆砌。對於論文用詞一定要盡量簡練準確,在此基礎上可適當發揮文采,此外還要注意區分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使得用詞更加符合當代要求。高士華認為論文寫作要堅持“讀者本位”,深入淺出,既要注意思考的深度與文章的思辨高度,又要避免表達過於艱深讀者難以理解這一問題。關於投稿問題,高士華結合自己做主編的工作經曆講到在投稿問題上,作者處於弱勢,編輯水平也有不同,編輯的責任主要為解決文字準確問題,讓詞句通順,所以一定要重視投稿前的自我修改,將璞玉之自我雕琢盡量做到最好。

高士華積極與在場師生進行交流,解答了同學們的疑惑,在場的師生皆受益匪淺。最後,翁有為對本次講座進行簡單總結,在熱烈的掌聲中,本次講座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