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衍德應邀在yl6809永利官網三樓會議室做題為《唐代審美觀漫談》報告,講座由yl6809永利官網副教授祁琛雲主持。

陳衍德從當前曆史研究中對美學觀念研究缺失的問題展開,以唐王朝為例,詳細闡述了關於美學觀念的研究成果。陳衍德認為,唐王朝的偉大不僅在於其開疆拓土、萬國來朝,更在於其軟實力,如唐詩不僅創作麵寬、創作階層廣,普及度大,而且展現出唐朝的時代風采。陳衍德表示,現代人不應把現代的審美觀帶入到當時的審美觀,曆史研究者應當回歸當時社會、設身處地體會,將文學與曆史學相互整合。他指出,唐詩能夠被現代人認可是因為其具有超越時空的美。由此陳衍德提出了他對審美觀的定義,即審美觀是理想的、現實的,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既因地而異又異中有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同時指出愛美與審美是兩回事,審美關乎有無這種能力、有無接受審美教育的問題。
接下來,陳衍德以唐詩、雕塑、繪畫等為例,更深入地剖析了唐朝的審美觀。他對唐詩興盛的原因進行了解釋,分析了其興盛的深層社會原因,並認為唐詩的影響已經超出了其本身的表現形式,波及到當時及日後的繪畫、雕塑、建築等藝術。陳衍德講到,理解唐詩對於理解唐朝人的審美觀念很有幫助。在唐詩、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中可看出唐朝總體一致的審美追求,即對唐代文化、氣質的認同與對佛教思想的認同。最後,陳衍德對唐朝的審美觀念進行總結,表示唐朝的審美觀念民間性、平民化突出,創新被更多人接納、認可,並強調研究唐朝的審美觀念需要用更為寬廣的視角來觀察,不能固守一隅,甘當井底之蛙。

在講座最後,陳衍德與在場師生進行了熱烈的互動,解答了在場師生的提問。陳衍德旁征博引、仔細詳盡的解釋令在場師生受益匪淺,本次講座圓滿結束。